美国每11000人、澳大利亚每12750人就有一名视光学医师,我国真正称得上专业视光师的人数大概只有1000多人,而戴眼镜人数几乎占总人口的一半!王勤美教授就当下视光产业发展的现状接受了眼健康管家的专访,他认为,这几年中国视光产业的行业发展很快,基本上能满足老百姓的需求,视光诊疗相对于眼病来讲克服了两个问题:
◎难。除了个别医院寒暑假青少年比较多,一般没有难的问题。
◎贵。验光配镜的费用大部分人能负担得起。
但另一方面,由于该领域缺乏受过专业训练的合格人才等原因,目前我国视光产业还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:
1、公众、验配人员、眼科医生在不同程度上不太了解视光学知识,同一个人,在不同医院不同眼镜店验光的度数相差甚大,眼镜与其处方的不合格率还很高;
2、我国眼镜店几十万验配人员大部分没经过严格专业训练,本科以上学历的很少,验配技术不规范,平均水平与国外差距甚大,近视防治的误导层出不穷;
3、验配眼镜质量的监督无力,没有统一的监督部门,现有卫生防疫站、技术监督局、卫生局设立的验配管理委员会等等,这些部门的执法人员不了解视光学知识,他们可以查眼镜片和眼镜架的质量,至于处方与配戴者屈光状态是否相符,执法部门难以监管;
4、缺乏视光学人才,眼视光界的高新技术很难引进。ok镜、隐形眼镜和渐变镜等高新技术产品在推广中出现许多问题,给高新技术产品应用蒙上了阴影。
不是所有眼科医生都懂视光学知识
应立法限定视光产业“门槛”
专业的视光师如此匮乏,我们应该把眼睛交给谁?
王勤美教授表示,眼视光需求者应到有资质的地方去解决眼视光问题,但现在还缺乏相关的法规来界定这个资质。早在2002年,王勤美教授已看到了我国视光学界这个严酷的现实,当时他就在《光明日报》强烈呼吁:
“我国亟须培养视光学专业人才,应尽快出台《验光配镜法》 !验光配镜不立法,视光学教育无法在全国普及!”
王勤美教授指出,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限定视光产业“门槛”,医生门槛高一点是因为有医师法来进行医生的认证、准入、管理,水平不高的就要被淘汰;没有验光配镜法,缺乏法规约束,门槛自然就低了,低到任何做商业的人到工商局就可以被批准开个眼镜店。
“即使在医院里,也不是所有眼科医生都懂视光学知识,所以无论在医院还是在眼镜行业里都要加强眼视光方面的培训,”王勤美教授谈到,“只要提高了水平,能解决问题,病人去哪里就诊验光配镜就有了多样化选择,也就实现了现在医改还无法做好的分级医疗。”
眼镜应该是医疗器具
必须由专业人员验配
王勤美教授就基本的验光标准谈了他的看法,他认为首先从事眼视光专业的人员都要经过培训,需具备一定的资质,但这个资质应该是由法规来规定的,立法之后就要依靠教育体系,缺乏高等教育也是无法贯彻落实;其次,验光的条件,即环境、设备和流程也要达标,其中综合验光应是验光标准的核心一环,从事眼视光专业的人员都要重视“医学验光”的概念,为患者找出双眼适用的屈光度,以精确验配,达到清晰、舒适、持久三个目标。
“眼镜应该是医疗器具,必须由专业人员验配,眼镜店应配备专业人才,加强眼镜店验配人员培训刻不容缓”王勤美教授呼吁,“尽快出台《验光配镜法》,改变目前视光学界存在的专业人才匮乏问题,这仍然是当务之急。”
深圳市柏图眼镜咨询有限公司
18138825639